>股票书籍 >彼德林奇给股民的忠告>正文内容 忠告1:认清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忠告1:认清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专题:

 

理性而独立的思考是彼得·林奇多年来使投资立于不败之地的主要法宝。“理性判断,不偏向、不歧视,就是彼得·林奇的风格”。彼得·林奇说无论是长期持有,还是动态调整,投资策略背后的思维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彼得·林奇在投资中,不会专找那些垃圾股,也不会专找白马股。在他看来,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任何股票在特定环境下都有价值。他认为自己这样做的好处是适应性比较强,可以适应各种市场。既可以适应白马横行的市场,也可以适应黑马纵横市场;可以适应熊市,也可以适应牛市。

彼得·林奇在投资中特别强调理性,凡事必须按照程序来做。如果一个判断是理性和直觉同时在起作用,彼得·林奇说那一定是理性占了95%,直觉只占5%。彼得·林奇强调,“我喜欢推理和归纳,一件事情先要考虑经过哪些程序来完成,一旦确定就按程序去做,而很少受到情绪的影响、大众思想的影响。”

在实际的投资当中,彼得·林奇通常先是“囫囵吞枣”似地大量购入各种低价股票,然后再通过仔细分析研究,选择具有上涨空间的优质股票继续投资持有,并把其他劣质股票出售出去。如果继续持有的股票的公司经营状况恶化,则彼得·林奇也会及时出售该公司的股票而决不迟疑。导致公司经营状况恶化的原因包括公司所处行业竞争加剧,无法应对竞争对手的新产品的挑战;公司的内部管理出现问题等等。即使股票价格不是因为公司经营状况恶化而是由于其他原因处于下降趋势,彼得·林奇也会毫不犹豫地卖掉它。

彼得·林奇认为要做到投资赢利就要在比其他投资者更快地掌握各种信息的情况下,尽快作出理性分析。他认为一般而言,公司赢利能力的变化反映到其股价的变化上的时间至少要一个月,时间长的甚至可以长达三年之久。投资者都希望自己能先人一步,在股价上升前买入,在股价上升后获利,但是很少有投资者能做到这一点,而彼得·林奇却能做到。彼得·林奇指出,凭借公司报表是不能够取得先机的,因为公司的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是滞后的。彼得·林奇说自己提前知道公司的经营情况,一般是通过以下两种方法:第一,直接与公司经理通电话或与其内部员工接触了解公司的具体情况。第二,向咨询公司了解该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和竞争力。除此之外,彼得·林奇还可以从公司的管理人员对待竞争对手的态度中了解该公司股票的走势,如果公司管理人员对竞争对手强烈批评,则该公司的股票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他们对竞争对手赞赏有加,则说明本公司的经营能力不行,本公司的股票价格将出现下跌趋势。彼得·林奇做这样的判断是有原因的,他认为没有其他任何人比竞争对手更了解一个公司的经营情况了。

例如:彼得·林奇对联合旅社的调研。他发现该公司人员对竞争对手拉昆塔汽车旅馆十分敬重,第二天他就造访了拉昆塔汽车旅馆,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把自己掌管的麦哲伦基金3%的资金投向了拉昆塔汽车旅馆的股票。

不但如此,在与公司经理进行交流的同时彼得·林奇常常有意外收获。那就是可以了解到该公司供应商和消费者的投资观念。彼得·林奇认为如果建筑公司的人员认为实际的销售业绩比市场认为的还要好,则木材、水泥、石膏等建筑用材企业的股票也将有上涨趋势。但同时,彼得·林奇还告诫说,如果一个人提供的行业信息和他所处的行业相差太远则可信度不高。投资者为求谨慎应该要做更多的研究求证工作和理性分析,否则很容易被一些所谓的“产业领袖”所“忽悠”。比如,如果一个钢铁公司的老板告诉你某造船厂今年钢铁订单增多,那么就能够说明该造船厂业绩开始转好;如果他告诉你某服装厂赢利非常棒,那么他提供的信息就不那么可靠了,投资者一定要作出自己理性的分析,不要轻易盲从。

彼得·林奇说公司内部管理人员买卖本公司股票的情况,也是投资者作出理性分析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因为作为公司的内部人员,对本公司的了解肯定比外部人员多,在他们买卖公司股票之前一定是得到了该股票能够获利的确切信息。彼得·林奇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管理人员大量购买本公司股票的公司经营业绩都是较好的,而且也几乎没有破产的;如果管理人员大量抛售本公司股票,则说明该公司的经营出现了问题,甚至有倒闭的风险。当然不是所有的管理人员卖出股票的行为都会暗示该公司的经营业绩,比如一个管理人员为了购买房子或汽车出售持有的股票,则并不能说明该公司的经营出现了什么问题。但是,如果公司的一些管理人员一致性地全部抛售该公司股票,那就意味着该公司离破产已经不远了。如果投资者能够根据这些情况,及时地作出理性的分析——买入将上涨的或卖出将破产的公司的股票,那么他就会成功地避免一些经济上的损失。

彼得·林奇之所以能够在投资的道路上取得成功,还在于他善于利用身边的事情观察公司赢利能力,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际情况作出理性分析。例如,他在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时,不仅关注好消息,更加关注坏消息,灾难性的消息对于彼得·林奇来说确是不可多得的机会。不仅如此就连在逛街购物时,他也会留心身边的新事物,以发现更多的投资机会。比如它对苹果、沃尔沃和哈尼斯等公司股票的成功投资,就来源于他使用这些公司产品的过程中。

当然,彼得·林奇因为没有留心观察而错过机会的时候也是有的。例如:彼得·林奇非常后悔没有大量买入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公司的股票。因为该股价在1977年仅为12美分,在当时它的赢利并不十分优异,而且被债务问题困扰,然而,仅仅用了10年的时间该公司的股票就上涨为31美元每股了,几乎是当初的250倍。彼得·林奇分析了自己的失误之处就在于没有作出深刻的理性分析。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第一,因为在1986年彼得·林奇所在的城市才普及有线电视,所以自己根本无法及时了解这一新行业的价值所在。尽管有人曾经告诉他有线电视的发展潜力,但是没有亲身使用过有线电视的彼得·林奇,还是无法相信有线电视的魅力所在。第二,彼得·林奇竟然忽略了自己的家人都非常喜欢有线电视这一点。例如,他的大女儿玛丽非常喜欢通俗音乐,而小女儿非常喜欢迪斯尼,妻子则非常渴望看到尼克尔迪斯的表演,甚至自己也非常爱好CNN的新闻节目和体育节目。彼得·林奇很懊悔,如果当时能注意到这一点,从而进行更加理性分析,那么他必定能够估计到有线电视的普及潜力,绝不会错过具有无限增长力的有线电视公司的股票。

彼得·林奇对个人投资者的建议是:对自己认为良好的零售产品,如服务业、食品供应公司等作详细记录,以便据此作出深刻的理性分析。许多个人投资者在购买耐用消费品,如电视、冰箱和空调等,都会向亲戚朋友或专家进行咨询,在进行仔细比较各种意见后才决定购买。但是在购买股票时,他们却不知道作出理性分析,反而是想凭自己的运气获得收益。可想而知,这种不假思索地购买行为往往导致投资失利。所以彼得·林奇说,个人投资者尽管不必同机构投资者一样,每时每刻都进行股票研究,但是也应该像购买耐用消费品一样,集中有限的时间好好研究所要购买的股票,最后作出理性分析。作出这种理性分析所需要的材料就是从留心身边提供较好服务的公司的过程中得到的。并且,从某种程度上说,个人投资者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容易评估一家公司经营的好坏,所以要比机构投资者具有“难以置信的天然优势”。

同时,彼得·林奇还认为有耐心是投资者能够作出理性分析的前提,因为他本人投资的最好的公司往往是在购买它的股票三五年后,才出现明显的上涨。如果投资者能够保持一定的耐心,则公司在长期内一定会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相反,如果投资者仅仅关注几个星期的回报率,而不是根据具体材料作一些理性的思考则很难从好公司的股价上涨中获利。尽管彼得·林奇的投资方式是现代派的,但是他认为现代投资学中的那一套关于市场有效性理论,股价反映一切信息的观点是十分荒谬的,投资者千万不要轻信这类理论,在投资的时候一定要在自己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作出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