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书籍 >散户的最后一课>正文内容 学习范伟还是学习巴菲特(5)

学习范伟还是学习巴菲特(5)

专题:

 

创立独立的哲学固为不易,要坚守奉行自己的哲学更是困难,这又需要第二点“坚韧的恒心”的支持。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也有自己“悲观主义”的哲学,大致就是说有欲望的人生会痛苦,没有欲望的人生又空虚,人活着真没劲啊,但奇怪的是,这位哲学家在实际生活中却像饮食男女一样都不能少,活得有滋有味。巴菲特跟叔本华不一样,他一生坚守自己的独立哲学,不受外界的干扰。这一点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大道理谁都懂,只是执行不了,否则满街走的都是伟人了。尤其是当看到别人赚钱的时候,要再忠诚于自己的哲学是需要极大的意志与勇气的。在网络股泡沫中,巴菲特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的投资哲学一度受到华尔街的质疑,被认为“老投资家跟不上新经济的浪潮”。我们不是巴菲特肚里的蛔虫,无法知道他在那段时间承受了多大的精神压力、作过如何激烈的思想斗争,但我们可以肯定,那必然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2000年在给股东的信中,巴菲特因为自己没买网络股而向股东道歉,但他表示仍然会坚持自己的投资原则,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幸运的是,他挺过来了,网络股泡沫在他道歉后不久就开始破灭,事实再一次证明了他的哲学的正确性。纵观巴菲特从1965—2007年长达43年的投资业绩,只有五年跑输指数?輥?輯?訛,而奇怪的是,这五年全部是美国的大牛市,当然事后来看,也都是大泡泡。——他总能在众人疯狂的时候保持清醒,我想他心中必然是有一种像宗教一样的信仰在指引着他。

反问自己,我们有独立的投资哲学吗?“炒股还要啥哲学”这可能是大部分人最自然的回答。如果非要说我们有什么哲学的话,那可能就是“跟风哲学”了,而这显然不是独立的。行为金融学?輥?輰?訛有所谓的“羊群效应(TheEffectofSheepFlock)”理论,即从众心理,讲的是羊本来是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动物,但奇怪的是只要有一头羊开始行动,其他的羊就盲目跟风,也不管这头羊会把它们带向狼群还是虎口。在中国,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不要说散户,就是基金也搞“抱团取暖”。根据我的观察,中国股民有一个下意识的小动作,在准备买一只股票之前,会问其他人“你买了吗”?真正买了一只股票后,就不停地向别人打听“你卖了吗”?不知道他是在做市场多空力量的调查呢,还是只想拖几个人下水?

4.超越的精神

超越的精神是什么意思呢?通俗一点说,就是指不是为了赚钱而投资,这听上去可能有点像武侠小说中“手中无剑,心中有剑”那种故弄玄虚的空话,但事实确实如此。要达到巴菲特那样的境界,必须要有一种超越“为赚钱而赚钱”的精神。

巴菲特在得知自己成为世界首富后,淡淡地说:“我能成为世界首富,那是因为我花得少。”确实,相对于他的财富来说,他简直就是个超级吝啬鬼。他一辈子就住在一个三房的普通房子里,认为这间房子已经“满足了他所有的需求”;喜欢吃可乐汉堡这种廉价快餐,只是在请人吃饭时才会去趟咖啡厅;买可乐时,要访遍奥马哈市所有的店铺,因为他要买最便宜的;更过分的,有一次他老婆装修房子花了15000美元,他就跟人抱怨:“天啊!你想想这笔钱如果按复利计算,20年后将是多少钱?!”所以各位女同胞不要急着羡慕巴菲特的妻子,亿万富翁的老婆也不是那么好当的,想想她花的每一笔钱巴菲特都在计算20年后的复利价值,你是不是感觉自己的老公又变得可爱可亲了?